前段時間,標榜懸疑、心理的《催眠大師》上映。專業(yè)吐槽的比比皆是,但百姓娛樂之余,也算是對所謂催眠有了一個普及掃盲。
影片的人物關系簡單,就是心理治療師與案主的關系主線,其他輔線均都圍繞男女主人公來展開。故事相當簡單,一場人為的車禍,讓男女主人公陷入了對復雜的身世、悔恨的往事深深的不解與自責當中??墒?,人死不能復生,活著的人,依然要頑強的活著。
外表的頑強,職場的專業(yè)精神,都如一層硬殼一樣,包裹著柔軟的內(nèi)心。徐崢扮演的男主人公——許瑞寧,是一名強勢、主導的心理醫(yī)生。在案主面前,表現(xiàn)對專業(yè)的自信和對技巧應用的嫻熟??蓛?nèi)心,卻隱約的有一睹墻不能觸碰,他害怕水,害怕副駕駛的位置上坐著人……
莫文蔚的表演,在戲中刻畫人物有非常豐富的“內(nèi)心戲”。除了婀娜的身姿,無序跳躍的語言,整個人物都呈現(xiàn)出經(jīng)典妄想癥患者的特征:幻聽、幻視。
當然,我不是寫影評,我是想用職場的角度去審視該片的借鑒作用:職場,處處有催眠的痕跡。
最熟悉的陌生人最容易催眠你
不是嗎?影片的結局,是一個讓人意料之外的精心治療布局——
用最熟悉的陌生人來為你催眠。職場中,常常在一次會議中,發(fā)現(xiàn)主會者就是一個精彩高明的催眠師。一個觀點的販賣,實際上就是一場“清醒催眠”。莫文蔚在影片中,最擅長的技術就是此。清醒催眠,是在不違反案主的個人意志前提下,不用進入半睡眠狀態(tài)就可發(fā)生的催眠。就如徐崢在影片中說,他的很多同學,都進入廣告界。原因是廣告本身就是一種無處不再的催眠手段。
“信任”是一條重要的人際紐帶
催眠是在案主半清晰的狀態(tài)下,同意催眠師對其進行催眠。而如果催眠師與案主之間是信任的關系,那么催眠的效果將會大大提高。因此“信任”是催眠的一條重要精神紐帶。職場中,亦然。團隊建設、凝聚力提高,都需要一條無形的紐帶貫穿其中,那么如何獲取人心,首先就要建立基礎的信任。很多管理者覺得跟下屬談話,都缺少話茬,更很提升到敞開心扉的程度,其中一個原因是:兩者之間缺乏信任的基礎。而催眠師,不是僅僅聆聽秘密的人,而是一個媒介,運用專業(yè)的溝通技巧和身份,讓案主與催眠師在短期內(nèi)建立信任關系,從而讓案主愿意打開心扉,深挖內(nèi)心,看到潛意識底下隱藏著的心結。
高明的溝通技巧戰(zhàn)無不勝
整個影片,都是一場催眠與反催眠的博弈場面。男女主角各自用了很多高明的溝通技巧,來降低對方的心理防御,希冀抵達真相所在。徐崢應用最多的就是意象溝通技術——例如一扇門,一把鑰匙等。在帶動案主進入半催眠狀態(tài)的時候,這樣的話顯然是最快捷和有利的。另外,還應用了積極傾聽、反饋、抽離、反問、講故事等溝通技巧。只要有人在地方,無處不溝通。在一次職場的培訓學習調查中發(fā)現(xiàn),高明的溝通技巧,是很多學員最想學習的課程。但何謂高明的溝通技巧?要達到什么效果才算高明呢?我們在一般的溝通課程中,一般都會教授學員掌握主動式聆聽、積極反饋、建設性提問等日常人際溝通技巧。如今最流行的領導力訓練,抽絲剝繭最終都是以溝通為達成手段。
催眠沒有那么神奇。該電影編劇構思精當,男女主角駕馭得力,一輪驚奇懸疑后,皆大歡喜正能量的ending,無功無過之余,普及掃盲一下何謂催眠,在下覺得對心理學界利大于弊。
上一主題:職場情商:抵觸情緒是“慢性毒藥” |
下一主題:職場新人:好工作不是找出來的而是規(guī)劃出來的 |
延伸閱讀
發(fā)表評論